> 有关“孝经”的文章 - 第2页
  • 三字经为学者必有初的整段内容

    三字经为学者必有初的整段内容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

    11-22 91 535 教育经验
  • 譬字的形近字组词

    譬字的形近字组词

    譬字的形近字壁 详细释义 〈名〉 (形声。从土,辟声。本义:墙壁) 同本义 壁,垣也。——《说文》 壁亦土也。——《风俗通》 观壁垒于北落兮。——张衡《思玄赋》 家...

    11-21 385 324 教育经验
  • 依衾什么意思

    依衾什么意思

    依衾有以下意思: (1).衣服与被子。《礼记·内则》:“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传。”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无隐》:“师之兄以 江 西贸折,遂浪跡於 汉 南...

    11-21 908 480 教育经验
  • 享的形近字是什么

    享的形近字是什么

    形近字:亨,哼, “享”,普通话读音为xiǎng,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享”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献也。从高省,曰象进孰物形。《孝经》曰:祭则鬼亯...

    11-21 531 25 教育经验
  • “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出自哪里

    “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出自哪里

    “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出自孔子的《孝经》。大概意思是:古代天子有几个敢于直言上谏的臣子,这里的七并不一定是代表七个,而是指几个或者很多的意思。 全文...

    11-20 605 921 教育经验
  • 三纲五常忠孝节义是什么道德规范

    三纲五常忠孝节义是什么道德规范

    三纲五常:三纲即“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忠孝节义,中华传统美德,四字美德:忠、孝、节、义 。 忠、孝是中国社会基...

    11-20 461 395 教育经验
  • 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全诗

    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全诗

    这句话出自于中国古代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之《开宗明义章》,原文如下: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

    11-20 589 599 教育经验
  • 六字孝经全文

    六字孝经全文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

    11-20 497 623 教育经验
  • 人道博爱奉献的意思

    人道博爱奉献的意思

    人道是褒扬人的价值,捍卫人的尊严,提高人的地位,以人性的眼光研究人的状况、特点、前途和利益之道,是人道主义的基石。 博爱,广泛地爱一切人。《孝经·三...

    11-20 708 670 教育经验
  • “孝”中国古代文化意义

    “孝”中国古代文化意义

    《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 ” 孝是人可以从身边之最近处做起的人间关系德目,被称为“百德之首,百善之先”,《孝经》中,子曰 :“教民亲爱,莫大于孝”...

    11-20 838 897 教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