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桓公”的文章 - 第3页
  • 索人不劳,使人不佚的意思

    索人不劳,使人不佚的意思

    意思是:寻求人才不费力,使用人才不安逸。 节选: 索人不劳,使人不佚,而桓公曰:“劳于索人,佚于使人”者,不然。且桓公得管仲又不难。管仲不死其君而归桓公...

    11-20 111 276 教育经验
  • 管仲相齐文言文

    管仲相齐文言文

    原文 齐襄公无道,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及无知弑襄公,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鲁人以兵纳之。未克,而小白入,是为桓公。使鲁杀公子纠于鲁之生窦。召...

    11-20 742 26 教育经验
  • 管仲非仁者与的与是什么意思

    管仲非仁者与的与是什么意思

    与:  语气词 翻译 “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 一、原文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

    11-20 66 440 教育经验
  • 桓公杀子纠是什么意思

    桓公杀子纠是什么意思

    1、 桓公杀子纠是一起在中国古代发生的故事,涉及到权力斗争和家族纷争。2 桓公是一个春秋时期的国君,他的侄子和儿子不满意他的统治,于是便联合起来反对他...

    11-20 897 237 教育经验
  • 齐桓公得宁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齐桓公得宁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知人善用,不拘一格用人才。 凡是听取别人的主张一定有某个取舍的根据,现在听从了他的主张而不再去追究他的为人如何,是因为他的主张合乎自己的标准。况且...

    11-20 491 708 教育经验
  • 则所谓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则所谓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出自《论语》,共计44章。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

    11-20 513 718 教育经验
  • 管仲囚焉的焉什么意思

    管仲囚焉的焉什么意思

    焉-释义:句末语气助词,表示陈述或肯定。 此句意思就是:管仲被囚禁。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管晏列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

    11-20 185 170 教育经验
  • 柯会之盟典故

    柯会之盟典故

    亦作柯盟。春秋时齐鲁作战。鲁败,割地与齐。齐桓公遂与鲁庄公在齐国的地方柯会盟。鲁将曹沫乘机用匕首劫桓公于坛上,迫使齐国退回所侵占的鲁国土地。 《春...

    11-20 634 428 教育经验
  • 则所谓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则所谓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出自《论语》,共计44章。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

    11-20 915 514 教育经验
  • 清秋出自于哪里

    清秋出自于哪里

    清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īng qiū,指秋季,特指深秋;清秋也意指明净爽朗的秋天。出自《南州桓公九井作》。 2、晋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

    11-19 503 194 教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