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典故”的文章 - 第9页
  • 蘧伯玉寡过知非什么意思

    蘧伯玉寡过知非什么意思

    蘧瑗,字伯玉,卫国蒲邑(今河南省长垣县)人,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被尊称为“蘧子”。他的言行、主张对儒家学说及道家学说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11-20 93 925 教育经验
  • 蘧孔之交典故

    蘧孔之交典故

    蘧孔之交是形容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关系,这一典故来自于《史记·淮陰侯列传》中的故事。蘧伯玉和孔子是好友,蘧伯玉在狱中时,孔子四处求援,不为所动,直至...

    11-20 579 988 教育经验
  • 一瓢饮是什么典故

    一瓢饮是什么典故

    出自《论语·雍也第六》 ,原句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典故:孔子的学生颜回安于贫贱,他住在破陋的小巷中,盛饭用...

    11-20 651 58 教育经验
  • 关于孙子的成语

    关于孙子的成语

    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和告诫.令:命令.申:说明. 【出 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 〖钝兵挫...

    11-20 914 133 教育经验
  • 形容武孙的成语

    形容武孙的成语

    钝兵挫锐〗 成语典故: 久则钝兵挫锐。《孙子兵法·作战篇》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成语典故: 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春秋·齐·孙武《孙...

    11-20 558 475 教育经验
  • 五味杂陈是谁说的

    五味杂陈是谁说的

    应该是“五味杂陈 五味 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孙子兵法·势篇》:“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

    11-20 182 40 教育经验
  • 垂藻堂是什么意思

    垂藻堂是什么意思

    垂藻堂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典故,源自于《论语·子罕》。它意味着虚心向学、谦逊自省的精神。垂藻指的是古代学者在读书时低头专心的姿态,堂则代表学堂。...

    11-20 401 638 教育经验
  • 履屣屐的区别

    履屣屐的区别

    我们在阅读古诗词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履”、“屣”、“屐”这四个字傻傻分不清!其实,它们的含义基本相同,都是鞋的意思。但它们又有着细微的差别,在特殊的语境...

    11-19 874 201 教育经验
  • 雨的典故和寓意

    雨的典故和寓意

    雨,拼音:【yǔ】 典故:“未雨绸缪”“宋香足雨”等。 典故:“诗经”中有一篇标题为“鸱鸮”的诗,描写一只失去了自己孩子的母鸟,仍然在辛勤的筑巢,其中有几句诗...

    11-19 475 401 教育经验
  • 念奴娇过洞庭典故

    念奴娇过洞庭典故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

    11-19 893 414 教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