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誓改变自己的诗
作为我国历史上人才最泛滥的三国和两晋时期,在颍川这个特别让人惊叹的地方,先后诞生出了如荀彧、荀攸、陈群、戏志才、郭嘉、钟繇、徐庶等等当时名震一时的能臣谋士,真的是三国时期的人才孵化基地。
颍川以颍水得名。辖境相当今河南登封市、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新密市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其实颍川它不仅仅是在三国两晋期间,把时间调到秦汉以及秦汉之前的战国时期,这个地方就诞生了不少为人所熟知的大人物。其中像吕不韦、张良、晁错等等一大批能人也都是出自颍川。
这就是让人心生疑惑了,为什么颍川就能诞生出这么多的能人异士呢?为什么不是荆州和武昌呢?
其实颍川之所以能够诞生这么多的名士,第一个就是因为颍川的地理位置相当好,地处中原腹地,而且经济也十分发达,所以当地人在不担心温饱住行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的就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研究,于是这也是导致颍川这个地方学风淳厚。
所以在此基础上培养出能人名仕的概率也就增加了不少。第二点就是颍川从古至今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首都所在地,颍川还是大禹的故乡
这就更加丰富了颍川的文化学习氛围,也可以使各地的人才都被吸引到这个地方,正因为如此,其他一些地区的名仕大儒也就十分乐意的来这个地方开坛讲课,这样一来,相当于就把每个地区的文化间接的就产生了交流和碰撞。
这样条件教出来的学生自然就富有想象力和独具一格的思想。教学的标准提高了,这些学生的文化水平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于是,就导致颍川产出的能人,大多都是能够治国安邦的能臣。
在这种环境下,颍川逐渐形成了很多以道德学问传世的世家大族,其中钟皓、荀淑、韩韶、陈寔是汉朝末年颍川郡的鼎鼎人物,称为颍川四长。因此钟、荀、韩、陈四家成为了当地最有名望的士族,其后人也大多成为了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名臣,如荀彧、荀攸叔侄,钟繇、钟会父子,陈群等人。
最后一点就是颍川在历史上,除了各个朝代的国都以外人口最多的地方,所以人口基数大,这诞生人才的几率自然也就会更大,然后就是在三国时期,曹操当时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这里办公,一些知名度高的能人被曹操发现的几率也会随之提高。
颍川士人不仅能学到精深的法家、儒家的知识,也从这些名士大家那里学到很多政治经验。而且这些私学中的士人还相互结交,互相影响。如王烈与陈纪、陈谌交好,杨充与荀爽、李膺相友善,李膺与郭太相友善等等,不胜枚举。颍川士人有此得天独厚的受教育的条件,使得颍川人才辈出。
三国时期哪些地方是谋士的出产地
传统的北方地区在今天的河北河南地区居多。三国时期因为连年战乱关中地区残破不堪,关东地区的豪门大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左右了东汉末年的政治。豪族势力的发展其实在东汉建国之初就已经开始显现。因为西汉时期的察举制度,产生的门荫效应。在地方担任官员的人大多是来自当地的一个或几个郡望。也就是当地的豪门大族。首先在汉代需要承担赋税和徭役。汉武帝时期中国是个全民皆兵的国家。每一个成年男性都必须承担服兵役的义务。兵役种类大概分为三类,一类郡国兵也就是当地兵,一种是边塞兵主要是前往东北西北地区保卫边塞和匈奴人作战。最后一种就是加入汉王朝的中央军。西汉初年因为连年内战人口大量的损失。使得人地矛盾并不是很激烈。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回复,人口也逐渐增多,再加之汉武帝时期连年的对外战争。使得海内户口减半,国库尽耗。底层劳动人民承担了大多数的徭役和赋税,很多原本拥有土地的自耕农破产,他们的土地被迫卖给了当地的大族势力。自己也成为了流民或者地方豪族势力的佃户。同时由于皇帝的赏赐或者其他的收入来源。这些地方势力逐渐扩大。在古典时代,知识十分的昂贵。只有富裕阶层才有机会获得当时的五经教育,懂得读书写字。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知识的垄断。从而进一步控制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活动。关东地区因为开发较早,并且三国时期得北方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农业发展,所以聚集了大量的人口。豪族势力也随之云集。主要有,弘农杨氏,河东司马氏,荀氏,鈡氏,崔氏,淮阴袁氏,王氏,等等!但是他们都是关东势力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