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恭兄谦的典故
弟恭兄谦,这个词应该是“兄谦弟恭”。典故出自春秋时期关于伯夷、叔齐的故事。《史记》记载如下: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兄谦弟恭“的意思是兄长谦让弟弟,弟弟对哥哥恭敬,指兄弟之间关系良好。原句应是“兄友弟恭”,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兄谦,兄,《说文》释义“兄,长也。”即亲戚中同辈男性中年龄比自己大的。谦,本义谦虚、谦逊。《玉篇》释义“谦,逊让也。”出自《易·系辞》“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又,谦者,德之柄也。”
弟恭,出自《三字经》“兄则友,弟则恭。”弟,本义次第。即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或亲戚同辈中)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恭,本义恭敬、谦逊有礼。《尔雅》称“恭,敬也。”
弟恭兄谦的典故
“兄谦弟恭”意为“兄长谦让弟弟,弟弟对哥哥恭敬”,指兄弟之间关系良好。
兄友弟恭的故事:
《杂宝藏经卷一》中记载:
在过去人寿一万岁的年代中,有一位国王名为十奢,十奢王有四位夫人,各育有一子;长子罗摩,勇敢而神武,并拥有一件无刚不摧的宝贝——扇罗,不论是什么物体,只要是有形状的或是能发出声音的,没有能抵挡其破坏的。
次子罗漫是二夫人所生,和兄长罗摩感情和睦;三子婆罗陀,则是十奢王所钟爱的三夫人所出,十奢王曾对三夫人说:“我对所有的财宝都无吝惜,只要你开口,一切随你所愿。”三夫人回答他:“我现在没有需求,若以后有需要,再向国王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