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恶荀子原话意思
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荀子认为,每个人的天性都是利己的,不论君子还是小人,都好荣恶辱,好利恶害。因此可以说,人的本性是恶的。
但是荀子同样无法否认人有为善的可能性,只是他认为那是后天教育的作用。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这个“伪”字并不是虚伪、伪装,而是“人为”的意思。荀子认为,人的本性都是恶的,而善来自于后天的人为培养。
要把本性恶的人培养为善人,除了需要个人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之外,还需要有外在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礼”和“法”。荀子认为,古代的圣王利用人性“好利”“疾恶”的特性,发明了礼和法这两种制度,用礼和法来规范人的行为,奖赏善举,惩罚恶行,一步步地导人向善。
人性本恶荀子原话意思
荀子人性本恶的原话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出自先秦荀子《荀子第二十三·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这一段意思是: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为的。人的本性,一生下来就有喜欢财利之心,依顺这种人性,所以争抢掠夺就产生而推辞谦让就消失了;一生下来就有妒忌憎恨的心理,依顺这种人性,所以残杀陷害就产生而忠诚守信就消失了;一生下来就有耳朵、眼睛的贪欲,有喜欢音乐、美色的本能,依顺这种人性,所以混乱就产生而礼义法度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