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马的典故
千里马。 明董其昌《袁伯应诗集序》:“司马(袁可立)居恒授余教见法,目伯乐相千里马,而教其子相国马,以为千里马不常,即善相无所用之。”
据记载,汗血马能够日行400公里。许多专家对此质疑。某人说,即使古代计程单位是今天的十分之一,马一天跑400公里,在今天看来也是不可能的。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只是传说。一般的马只能日行150公里左右,最多日行200多公里。中国古代利用快马传递军事信息的驿站,号称“五百里加急”,恐怕最长的驿站也没有250公里。 但是,千里马一词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太多,难以相信这是真的做不到的,例如岳飞给皇帝上的一道著名的奏折中,曾经提到他有两匹日行千里的马,但是需要特殊的饲养(也不高级,更不装神弄鬼,我记得只是干净的水,精细的粮草,非常科学。),由此谈到人才的栽培——很难想象,岳飞会对帝王做出夸张的举例。
历来人们大多认为,千里马泛指一般好马。所谓“千里”只是个虚数。因为现代人谁也没有见过一天能跑500公里的马,然而古代人却在古籍文献中多次提到他们的千里马实实在在跑出千里距离。看来问题主要出在“千里”这个长度上。
千里马一词,最早见于《楚词·卜居》:“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以后中国正史中多次提到千里马,如《史记·赵世家》:“缪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
千里马的典故
语出战国时期宋国庄周《庄子·外篇·秋水》:“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 传说,伯乐是天上专管马匹的神仙。春秋秦穆公(?—前621)时,有一名叫孙阳的人善于相马,人们就用伯乐来称呼他。楚王听说了他的大名后,专门委托他购买千里马。他答应了楚王的请求,跑了很多地方也没有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