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黄金一词的来历

黄金一词的来历

黄金一词的来历

黄金”一词,最早来源于梵语,意思是“照耀”。

我国金矿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汉朝时,我国黄金产量曾居世界首位。黄金的熔点是摄氏1063度,比铁的熔点还低472 度。因此,所谓“真金不怕烈火炼”的说法,严格说是不科学的。金的性状稳定,在摄氏 1000 度时也不熔化、不变色、不氧 化。更可贵的是,金子具有优良的延展性,1 克纯金(约一颗绿豆粒大),可以拉成25 公里长的金线。

目前,含金量在99.99%,便算是最纯的金子了。纯金很软,且容易磨损。从前,人们常利用“试金石”来鉴定金子的真假与成色,所谓“试金石”,就是一种致密坚硬、表面光洁的黑色含碳的硅质岩石。把金或金制品在石头上划一下,便可从石头上留下的条痕色泽上来判断金子的成色。金子在地球上的储藏量很少,而且分布也极不均匀。在地壳岩圈中,金子的含量大约是十亿分之五,即每吨含金5 毫克。在浩瀚的海洋中,黄金的总储量极为丰富,估计有 1500—1800 万吨。但要从 200—400 立方公里的海水中,才能得到1 公斤黄金。

黄金一词的来历

黄金\"一词最早来源于梵语,其意是\"照耀\"。我国开采金矿有着悠久的历史,且黄金资源相当丰富。在汉代,我国黄金产量居世界首位。



黄金的熔点是摄氏1063度,比铁的熔点还要低四百七十二度。因此,\"真金不怕火来炼\"的说法,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是不科学的。金的性状很稳定,在摄氏1000度时也不会出现熔化、变色、氧化现象。更为可贵的是,金子具有特别优良的延展性,1克纯金,其大小约为一颗绿豆粒大小,但却可以拉成长达25公里的金线。

现在,含金量达99.99%,便能称得上是最纯的金子了。纯金非常软,且很容易磨损。从前流传用\"试金石\"来鉴定金子的真假与成色,所谓的\"试金石\",就是一种密度很大、表面坚硬而又光洁的黑色含碳的硅质岩石。只要把金或金制品在其上面划一下,便可以从石头上留下的条痕色泽上来检验、判断金子的成色的优劣、含量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