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古树茶和小树茶的味道可以尝出来吗

古树茶和小树茶的味道可以尝出来吗

古树茶和小树茶的味道可以尝出来吗

感谢提问。以曾经在茶叶公司工作过、曾经随着桂林茶科所的专家、研究员一起到原始森林探索野生茶资源的我,来试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虽然民间有俗语说一种米养百样人,但一种茶却只会有一种茶的味道。绿茶、红茶、普洱、乌龙----各种茶都独具特色的味道、也有不同的茶性。所以只要是长时间品茶的茶人对茶的研究,才会那么专注、对茶味的求真,到达一种“痴”的程度-只要稍为改变一点点、或添加一点其它茶叶,只需要泡好茶、开盖一闻,即时可以觉察得到其中变化和真假。陆羽写得出那部伟大的茶经,也没少钻到茶海里,潜心研究。

众所周知,茶的品种跟是否发酵和发酵程度有关,而茶味可以根据炒制的时间和温度、炒制的手法去调控。因此从大的方面来说,古树茶相对的茶叶少一点嫩芽,小树茶相对更多鲜茶芽----就以几年前随茶科所的研究员一起去控索野生茶树资源时,在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高山上发现的几棵古茶树,研究员说从这些树的外表上看,起码有了两三百年的历史。这几棵古茶树它们的叶子都偏厚、偏大,但叶子长得并不茂盛。甚至有点稀稀疏疏的。当时把这些叶子采了一些标本外,还特意摘了一点,作为进一步研究用的。另外在附近也稀稀落落的长着一丛丛的小茶树,研究员说是小鸟把茶树结的果子衔过来、散落在周边野生出来的,树龄比之前发现的几棵古茶树“年轻”得多。这些小茶树上面的叶子明显比老茶树的要嫩得多、叶子也茂盛得多。

我们当时都对发现的不同茶树品种同样采集了标本和少量的茶树叶子样本,回去后由茶厂的一个最老资格的茶艺师分别用来手工炒制成一两多一点的茶叶,当时泡出来的茶就各具特色,茶味很浓,很香之外,口感完全不一样----如果不是在每一样泡出来的茶水旁边,把标本放在一起,我们都分不出那一个茶叶跟那一杯茶水的关系。相对来说,古树茶的茶汤色更深、茶味是更厚重、韵味更悠长;而小树茶更个性一点,汤色偏金黄,味道偏簿一点,但回甘时间也长一点。这一项上,即使没有标本标识,倒是完全可以从两杯不同的茶汤上,可以根据茶味区分开来。以下是当年我们根据采摘到的标本,总结出来的三种“小众”茶树所制茶叶的具体“性质”分别:

老树茶(高山50年及以上老茶树鲜茶:一芽一叶)

外形:条索紧结,身骨壮实厚重,乌黑油润,光洁匀整。

汤色:金黄色,明镜清透。

香气:森林气息,香高持久

滋味:醇厚鲜爽,入口微苦,回甘带甜持久,口感温和敦厚,细细品啜,隐隐透出淡淡薄荷香,沁爽怡人,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叶底:青红相间,鲜嫩艳丽,修长匀整。

必须是50年或更长时间以上老茶树长出的茶芽才能制成此茶,老茶树扎根于群山丛林深处,经历了冬去春来、夏秋更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凝山川之灵气,聚天地之精华,才孕育出风味独特的杯中“甘霖”,细细品味,仿佛置身于森林最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原始小叶种(一芽一叶半展)

外形:条索紧细、修长、匀整,身骨重实,色泽乌黑油润,金光点点。

汤色:高贵艳丽的金红色,杯沿有明显金圈。

香气:果蜜香,高锐持久。

滋味:最大的特点是层次感分明,入口清爽淡雅,后呈递增式变化,越发浓郁厚实,口感绵软醇滑,甘甜沁心,生津丰富,韵味深长,回味持久,余香不绝。

叶底:红艳明亮,芽叶细嫩修长、匀整。

原始石崖茶(野生石崖茶鲜茶:茶芽)

外形:干茶呈独特墨绿色,光洁匀整,条索紧结卷曲。汤色:黄绿明亮,清澈。香气:香气浓郁独特、高长持久,似栗的香糯味又有竹的清香。

滋味:滋味醇厚,鲜浓清爽,回甘快而显著,入口先清苦后甘甜清爽,清凉舒适,止渴生津,清凉感觉透出高山“崖味”,清心怡神、满口留香,回味悠长。

叶底:匀齐,肥嫩柔软,黄绿鲜亮。

这种茶茶香袭人,清傲高洁,闻之恍若置身雾霭流岚的高崖密林;黄绿明亮的茶汤,仿佛崖林中淌过的一湾清澈嫩绿的溪水,鲜爽清凉,甘甜生津,有如清晨的竹枝甘露,让人心清神怡,回味无穷。

当然如果是一个不太习惯喝茶、品茶的人来说,倒是对茶树的品种不会太在意,更加不会关注茶味,所以上述只是涉及到对品茶有爱好、有兴趣和时间去研究的方面去讨论。欢迎更多茶君子补充更多的硬料,让我等学习。谢谢!

古树茶和小树茶的味道可以尝出来吗

完全可以。

主要从三个方面:滋味饱满度,韵味,耐泡度。

滋味古树茶出汤表现平稳,内含物丰富茶汤较润滑,口腔饱满;小树汤水刺激性稍高,汤水偏薄,口腔残留较空。当然这也会受季节影响。

韵味可以从茶味口腔残留,喉咙润度,茶汤气感几个方面感受。古树茶口腔残留时间久,也就是喝完茶后一段时间口腔内还能感受到,小树则喝完口腔内残留度几乎没有。

喉咙润度是古树茶汤入口是一团,走舌面过而不是小树茶走舌两边,入喉古树还是一团而不是散开,小树则会散开;气感则是古树茶可感受一团的茶汤直接到胃部,小树则到胸膛就散开了。

耐泡就很简单了,同样的手法,古树茶变化平稳到多泡之后依然滋味丰富,小树茶到多泡之后则开始寡淡甚至茶水分离。

当然叶底也有一定参考性但不能定论,古树茶叶片间距普遍较短。

最终三点结合起来能让你确定树龄偏大偏小,若感受不明显则以耐泡度可测试出。而最终想喝出,则需要多喝多对比多感受,经验至少能给你秤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