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印度樱桃有几个品种
据介绍西印度樱桃有100多个品种。
于其果实的大小和色泽如樱桃一般,但原产地在热带美洲西印度群岛一带的,亦称为西印度樱桃。
西印度樱桃Malpighiaglabra L又名针叶樱桃,也称光果樱,英文名为West Indian Cherry,却为黄褥花科(Malpighiaceae,在中国植物志称为金虎尾科)常绿灌木型热带果树。
传说1492年哥伦布登陆西印度群岛时,发现了这种神奇的水果。那时人们称它为“巴巴多斯樱桃”(Barbados Cherry)。20世纪初,西印度樱桃经由热带美洲传至夏威夷、后经印度而至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其它各国。
我国引种西印度樱桃于上个世纪50~60年代。先后引入台湾、广东、海南、云南等省热带亚热带地区(也有称在1936年已由日人自南洋引入台湾)。
台湾自1953年自美国佛罗里达州及波多黎各引进。直至1981年以后台南县尝试进行加工栽培,其已经有一定的商业栽培面积。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于1964年从非洲加纳引种试种。此后2000年西双版纳又从美国引入西印度樱桃种子常规播种育苗并成功栽培, 3-4 龄的植株每株年产量25 kg-30 kg。
海南于1991 年从国外引进西印度樱桃进行种植。后来海南阿西罗拉食品有限公司自2003 年起先后在海南和广西扶绥县建立西印度樱桃生产基地, 进行商业性开发种植。
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于1996年从巴西引种,翌年定植。
研究:
上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等开始了对西印度樱桃的种植和研究。发现西印度樱桃果实每百克含有1,000~4,000毫克超高量之维生素C。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天然维生素C的功效被人们重新认可,西印度樱桃更是人们研究开发的重点。
西印度樱桃每100克果肉中Vc平均含量(高维生素C含量品种):绿色未成熟果4000mg,开始变色果3200mg,刚转红半成熟果2100mg,成熟果1500mg ,而过熟果只有1200mg左右(美国)。
西印度樱桃不同成熟期果实维生素C的含量变化 (100克鲜果):幼蕾587mg,幼果2,265 mg,4分绿熟果实 (成熟果实大小40﹪) 2,779 mg,7分绿熟果实 (成熟果实大小70﹪) 2,976 mg,红熟果实1,910 mg。资料来源:Del Campillo及Asenjo 1957。
西印度樱桃还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铁、钙、镁、磷、钾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含有很多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的植物营养素。西印度樱桃含有的植物营养素包括多酚类(黄酮类)的槲皮苷、槲皮素、芦丁、山柰酚(山柰黄桐醇)、山柰酚-3-葡萄糖苷、山柰酚-3-葡萄醛酸糖苷、和对香豆酸(羟基肉桂酸)等;芳香族的奎宁酸、咖啡酸、阿魏酸、绿原酸等,以及β-谷甾醇等芳萜类植物甾醇等。其中所含的生物类黄酮不仅自身有很好的作用,还能有效帮助维生素C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