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其中心思想“仁”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所应建立的一种和谐的关系。
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
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要有抱负而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提倡人要到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
儒家思想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儒出身于“士”,又以教育和培养“士”(“君子”)为己任。“士”者“仕”也。孟子说:“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说,士出来任职做官,为社会服务,就好像农夫从事耕作一样,是他的职业。
荀子在讲到社会分工时,也把“士”归于“以仁厚知能尽官职”(《荀子·荣辱》)的一类人。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讲,原始儒家学说也可以说是为国家、社会培养官吏的学说,是“士”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