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闻子规啼月典故
“又闻子规啼月”是一个典故,最早见于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一句诗:“又闻子规啼,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据传说,子规是一种善于模仿人类语言的鸟类,常常在夜晚啼叫,声音凄凉婉转,如泣如诉,令人动容。而“子规啼月”则是形容月圆之夜,子规的啼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更显得悠扬动人。
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白居易用“又闻子规啼月”来表达离别之情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这句诗句通过描写子规的啼声,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寂静的夜晚,让人感受到离别的悲伤和思念的深沉。
后来,“又闻子规啼月”逐渐演变成一个典故,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的亲人、朋友或者故乡。这个典故通过描写子规的啼声,表达了人们对于远方的思念和渴望,同时也传递了生命的无常和离别的无奈。
又闻子规啼月典故
子规:杜鹃鸟,蜀地最多。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啼声悲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