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弟子中为人好学且不迁怒不贰过说的是
孔子弟子中为人好学“不迁怒,不腻过”说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该句意思是:不会把愤怒发泄到别人的身上,同样的错误,也不会犯第二次,出自《论语·雍也》。
原文: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时,头发全都白了,过早死去了。孔子为颜回的死哭得非常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弟子们更加亲近。”鲁哀公问:“你的弟子哪一个算得最喜欢学习?”孔子回答:“我有叫颜回的学生爱好学习,他从来都不把自己的怒气转移到别人的身上,不重复犯同样的过错。但他不幸早死,颜回死了,我就没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论语·雍也》篇是《论语》中的一个章节,共包括30章,该篇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孔子弟子中为人好学且不迁怒不贰过说的是
是颜回。从《论语》一书来看,颜回稳坐孔门的第一把交椅,也是受孔子称赞最多次的学生,遗憾的是,颜回年纪轻轻32岁就过世了。
不过,为何孔子认为“不迁怒,不贰过”是好学的表现呢?因为能够做到这点就是所谓的“克己复礼为仁”,时时刻刻达到礼的标准,迈上行仁的途径。孔子曾经特别提到四件事情:“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三》)不修养德行,不追求学问,听到义理不顺从,有了过失不悔改,这四点让孔子引以为忧。而颜回不贰过、努力不懈,便符合孔子对学生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