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离别亦何久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水调歌头·离别一何久》该词上阙借谢安事,作为“不及时引退”的鉴戒;下
阙设想兄弟二人“退而相从之乐”,以安慰对方,尤其“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
我”两句,温情脉脉,又让人忍俊不住。苏辙仿佛已经看到两兄弟相互扶持在路上走
得东倒西歪了,不禁一扫离愁,绝尘而去。表达了苏轼、苏辙兄弟分别的依依不舍之
情,同时劝苏轼早日退隐,实现“相约”早退的约定。
译文
我们离别的太久了,已经是七次中秋。
去年的今天在东武之地,我望着明月,愁绪万千。
没想到在彭城山下,一起泛舟古汴河上,同去凉州。
有鼓吹助兴,惊起汀上的鸿雁。
坐中的客人,穿着华丽。
月亮无情,不肯为人留下而西沉。
今天晚上有酒待客,明晚又要孤独的的住在船上,离愁依旧。
就怕像王安石那样,不得返乡,只能登楼相望。
水调歌头离别亦何久
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原文如下
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苏辙(公元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