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君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君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君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这句话的意思是:粮食越精致越好,肉类切得越细越好。

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论语·乡党第十》,原文为:

齐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洁,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

译文:

斋祭时用的食品不能象寻常饮食那样,用料和加工都要特别洁净讲究。参加斋祭的人要离开家居之所居宿到斋室中。现祭的饭要尽可能选用完整的米来烧,脍要切割得尽可能细些。

饭伤了热湿、甚至有了不好的气味,鱼陈了和肉腐烂了,都不能吃;色泽异样了不能吃,气味不正常了不能吃。

君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语出《论语·乡党篇》。被誉为孔子对膳食的要求,为现代老饗所尊崇。

食不厌精,本来指祭祀祖先的那碗米饭,要求饭粒颗颗饱满完整,以表虔敬。

脍不厌细,指供奉用的肉品,要精工切得细致精巧,方方正正。

这烹调技艺似乎给东洋的怀石料理继承下来。孔府松子酥肉及槌溜虾片,亦庶几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