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以人为镜典故
“唐太宗以人为镜”的典故流传颇广。一般认为,这个典故讲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曾听闻有人评价他为“乱臣贼子”,于是他想要了解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就派了一位将军去做了一件事情。
这位将军在市井里找了一名与李世民相貌相似的普通百姓,向他请求帮助,并向他借用了几件日常用品,然后送给这个百姓一些金银财物,并嘱咐他告诉别人这些东西是他自己买的,而非来自于皇家赏赐。
过了一段时间,这个百姓的邻居和朋友都知道了这个事情,并向他表示羡慕、赞叹等情绪。这时,这个百姓知道自己已经得到了皇帝的关注,于是他赶紧去还回李世民派人借用的东西和钱财,并将整个经过告诉了李世民。
听到这个消息,李世民深感自己的形象已经完全被民间误解,于是他引以为戒,认真思考自己在政治、军事和民生等各个方面应该如何取得更好的成绩,以改变百姓对他的印象。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作为一个领袖,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聆听百姓的意见和建议,了解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及时调整和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推动国家和人民的发展进步。
唐太宗以人为镜典故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亲临吊唁,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逐亡一镜矣。”,魏征在贞观朝,帮助唐太宗纠正了很多错误,说明了唐太宗是一位难得的善于纳谏的开明君主,唐以后的历代君主均以唐太宗为楷模,虽然很少能作到从谏如流。而魏征也因为善于进谏而成为良臣,成为历朝名臣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