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木求鱼的典故
这则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战国时期,七雄纷争,战乱频繁。孟子云游列国,推行仁政,最后被齐宣王拜为客卿。
有一回,齐宣王和孟子闲聊。孟子问道:“大王您让将士冒死攻打他国,难道打败了别的国家,你才感到高兴吗?”
齐宣王回答说,他这样做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最大的欲望。孟子又追问什么才是齐宣王最大的欲望,是因为不够吃,不够穿,还是因为宫中的珍宝太差,音乐不动听?齐宣王说都不是。
孟子说:“哦,那么我明白了。大王的最大欲望是征服天下,称雄于诸侯。可是,如果用你的这种办法去满足你的欲望,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肯定会徒劳无功的。”
齐宣王惊问道:“事情真有这么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要严重。爬到树上去捉鱼,顶多就是抓不到鱼,还不至于有什么祸害。如果想用武力来满足自己称霸天下的欲望,不但达到不到目的,相反还会招来祸患。”
说完,孟子又举例说明弱国不能与强国为敌,小国不能与大国为敌,齐国不能与天下为敌的道理,要宣王实行仁政。宣王最终听从了孟子的主张。
缘木求鱼的典故
缘木求鱼的故事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国国君齐宣王想动员军队去攻打其他国家,用武力一统天下。孟子听后就劝他放弃武力,采用仁慈的政治措施。孟子对齐恒王说:“大王如果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就好比‘缘木求鱼’,结果肯定是徒劳无功,不但达不到目的,还可能造成祸害”。
缘木求鱼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原文是\"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缘:沿着;木:树干、树木,意思爬到没有鱼的树上去找鱼。用来比喻做事情方式或者方法不对,后果就是徒劳无功。
缘木求鱼是一个贬义词,近义词是水中捞月、缘山求鱼、竹篮打水、南辕北辙、抱薪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