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闽人与越人区别

闽人与越人区别

闽人与越人区别

百越和百濮是一个族群还是两个族群?

夏商周三代,率先进入阶级社会的中原人萌生了华夏本位主义概念,用北狄、南蛮、东夷、西戎以及胡、虏、濮、越来称呼周边族群,其中西南内陆的主要族群称为濮,东南沿海的主要族群称为越,至战国时代随着民族交往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到濮、越其实是有很多个不同种姓群体的,于是用“百越”、“百濮”作为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地区各个不同族群的总称,在这种情况,“百越”、“百濮”就成了地域人群的统称,而不是单个族群。就文化特征来说,越人以几何印纹陶文化为主。

例如福建以及闽浙赣交界的武夷山区的古闽人就是与越人有别的族群,服饰、发式都不同,是蛮的一种,后来由于越人的扩散才与越人融合形成闽越,现代畲族虽然被认为是荆蛮向东南迁徙的一支,但是很可能是古闽人与荆蛮融合而成。

古闽人是崇拜蛇图腾的族群,与峡江地区的巴人、濮人的关系密切,巴人的图腾也是蛇,从两地悬棺葬的特点来看,巴人很可能是西迁古闽人融合濮人形成的族群,悬棺葬同样流行于西南地区的百濮人群,悬棺葬出现的时间顺序为武夷山-峡江-川黔湘-云桂,桂西桂北的悬棺葬出现的年代与西南民族的移动密切相关,应为濮、蛮人群的迁移所致。

越、濮的起源不同,两者文化有交集,但仍然有显著不同,越人断发纹身,濮人拔牙凿齿。

几何印纹陶是越文化的主要特征,几何印纹陶在东南越地与两广、越北广泛分布,而百濮居地西南地区却鲜有发现,具体到广西,几何印纹陶主要分布在桂东,桂西地区好明显为滇文化区域。

还有铜鼓的问题,越人的铜鼓表现为输入型文化,两广越北流行,东南越地并无铜鼓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