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礼仁的意思

礼仁的意思

礼仁的意思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论语》的《礼仁》

篇: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译文:先生说:“人能居于仁道,这是最美的了。若择身所处而不择于仁,哪算是知呢?”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译文:先生说:“不仁的人,将不能久处在困约中,亦不能久处在逸乐中。只有仁人,自能安于仁道。智人,便知仁道于他有利,而想欲有之了。”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译文:先生说:“只有仁者,能真心地喜好人,也能真心地厌恶人。”

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译文:先生说:“只要存心在仁了,他对人,便没有真所厌恶的了。”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译文:先生说.“富与贵,人人所欲,但若不以当得富贵之道而富贵了,君子将不安处此富贵。

贫与贱,人人所恶,但若不以当得贫贱之道而贫贱了,君子将不违去此贫贱。君子若违去了仁,又哪得名为君子呀!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违去仁。匆促急遽之时仍是仁,颠仆困顿之时同样仍是仁。”

礼仁的意思

意思是一种尊老爱幼的品德。

仁字含义,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rén,会意字,最早出现在春秋晚期的侯马盟书中。本义是对人友善、相亲;后来发展为含义广泛的道德范畴,如儒家提倡仁爱,仁政等。

仁,会意字。从古文字材料看,仁字最早出现在春秋晚期的侯马盟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