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为什么公孙衍张仪一怒而诸侯惧

为什么公孙衍张仪一怒而诸侯惧

为什么公孙衍张仪一怒而诸侯惧

合纵连横(hé zòng lián héng)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

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

通常认为,苏秦、张仪同为鬼谷子的学生,是合纵、连横的倡始者,二人同时是政敌关系。但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战国纵横家书》,记载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张仪却死于公元前310年,苏比张迟死26年。当张仪在秦国为相时,苏是个年轻的游说者,没有和张仪正面打过交道。史说苏秦为合纵倡始者有待考证。

公孙衍曾于公元前318年联合魏、赵、韩、燕、楚五国攻秦。时人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后来苏秦和赵的奉阳君李兑也曾于前287年联合五国攻秦,使秦被迫废除帝号,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张仪在秦推行的连横策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使秦惠王“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史记·李斯列传》),真正达到了通过连横政策的推行而兼并土地的目的。合纵连横的斗争适应了战国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各国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历史作用应当引起人们重视。

为什么公孙衍张仪一怒而诸侯惧

意思: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出处: 战国孟子及其弟子《孟子·滕文公下》

原文节选: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