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普陀山梵音洞的由来

普陀山梵音洞的由来

普陀山梵音洞的由来

普陀山梵音洞,在岛屿中段青鼓山老鹰窠东端,与潮音洞地质构造基本相同,多灰褐色花岗岩,其名称也来源于《妙法莲华》。

清许琰 《普陀纪胜》: “梵音洞山在正东境,面大洋……此山名青鼓磊,至洞口峭壁危峻,石色青黝,高三四十丈,徒劈两岩如门洞然,深广百余丈。海潮入洞激荡有声,如龙虎啸吼,雷霆怒兴,听者悚栗”。康熙三十八年 (1699) 御书 “梵音洞” 悬洞额。

洞,实为一道狭窄的裂隙。纵深约50米,高约70余米,宽不过数米。洞顶嵌巨石,上建梵音洞庵瞻圣楼。

普陀山梵音洞的由来

普陀最东部的青鼓垒山,插入普陀洋,常为惊涛拍崖,潮声撼洞,昼夜轰响,宛如擂鼓,故又称“惊鼓擂”。在青鼓垒山东南端有一天然洞窟,洞岩斧劈,高约60米,纵深约50米,峭壁危峻,两边悬崖构成一门,习称梵音洞。在普陀山众多历来被人们叹为神奇的洞壑中,梵音洞的磅礴气势和陡峭危壁,为其他洞所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