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最好的六首诗
1、《归园田居(其一)》
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2、《归园田居(其二)》
魏晋: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译文:我住在郊野外很少交住,僻巷里难闻到车马声响。白天里经常地关闭柴门,独处在空室中不生杂想。偏远的村落里人情淳厚,拨开草丛不时互相来往。
相见时不谈论世俗之事,只说道桑麻的生长情况。我种植的桑麻不断长高,我开垦的土地日益增广。常担心严霜雪突然早降,使桑麻也像那零落草莽。
3、《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译文: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4、《归园田居(其四)》
魏晋:陶渊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译文:离山泽去做官已经很久,现在又返林野尝到欢娱。且携着我的儿女侄子们,拨开那乱草木寻访废墟。我往返在荒野墓地之间,依稀地可认出往日旧居。
房屋的井灶下留有遗迹,桑和竹残存着枯朽干株。我打听在这里打柴的人:过去的居住者都到哪里?这里的打柴人便对我说:都死光了没有留下后裔。三十年就改变朝市面貌,这句话可真是一点不虚!人一生就好似虚幻变化,到最终都不免归于空无。
5、《归园田居(其五)》
魏晋: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译文:我怀着怅恨情拄杖回家,崎岖的小路上长满荆榛。山洞里的流水又清又浅,可用来洗我足振奋精神。滤一滤我那新酿造的酒,杀一只小鸡儿招待近邻。日落后房屋里已经昏暗,没明烛也只好点燃柴薪。欢乐时都怨恨夜间大短,不觉中又看到旭日照临。
6、《归园田居(其六)》
魏晋:陶渊明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译文:在东边高地上种植禾苗,禾苗生长茂盛遍布田野。虽然劳作辛苦有些疲倦,但家酿浊酒还满可解乏。傍晚时分驾着车子回来,山路也渐渐地变得幽暗。
望着前村已是袅袅炊烟,孩子们在家门等我回家。要问我这样做是为什么?人的一生总要从事劳作。我只希望桑麻农事兴旺,蚕事之月纺绩事务顺遂。我不求闻达心愿就这样,望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7、《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8、《杂诗》
魏晋: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译文: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
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9、《读山海经·其一》
魏晋: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译文:孟夏的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众鸟快乐地好像有所寄托,我也喜爱我的茅庐。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居住在僻静的村巷中远离喧嚣,即使是老朋友驾车探望也掉头回去。
(我)欢快地饮酌春酒,采摘园中的蔬菜。 细雨从东方而来,夹杂着清爽的风。泛读着《周王传》,浏览着《山海经图》。(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
1、0、《咏荆轲》
魏晋: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译文:燕国太子喜欢收养门客,目的是对秦国报仇雪恨。他到处招集有本领的人,这一年年底募得了荆卿。君子重义气为知己而死,荆轲仗剑就要辞别燕京。白色骏马在大路上鸣叫,众人意气激昂为他送行。个个同仇敌忾怒发冲冠,勇猛之气似要冲断帽缨。
易水边摆下盛大的别宴,在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渐离击筑筑声慷慨悲壮,宋意唱歌歌声响遏行云。座席中吹过萧萧的哀风,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纹。唱到商音听者无不流泪,奏到羽音荆轲格外惊心。他明知这一去不再回返,留下的姓名将万古长存。
登车而去何曾有所眷顾,飞车直驰那秦国的官廷。勇往直前行程超过万里,曲折行进所经何止千城。翻完地图忽地现出匕首,秦王一见不由胆颤心惊。可惜呀!只可惜剑术欠佳,奇功伟绩终于未能完成。荆轲其人虽然早已死去,他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陶渊明最好的六首诗
陶渊明的六首好诗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的代表作之一,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诗的开头四句很耐人回味,身处闹市,却没有被车马的喧嚣所打扰,这是因为“心远”,内心的宁静,有着出世的念想,这不正印证了古人所说的“大隐隐于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古名句,它写出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热爱自然的情趣,尤其是这个“见”字凸显了诗人无意之举,无意间,山入眼帘,苏轼对此句曾说道:“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杂诗·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的《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这首诗具有很强的哲学性。诗的前四句感叹人生之无常,像是路上的尘土,随风飘转,透露着无奈,这种心境与当时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联,当时战乱频繁,人们流离失所,生命无常。 中间四句写诗人在艰难的环境中,寻找生活的欢乐。 最后四句我们常常用来做格言,勉励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是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 描绘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子,可却是草盛豆苗稀,日出而作,月出而归,尽管劳作很辛苦,但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心情很是愉快。
《形影神三首》
序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赠影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影答形
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
神释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形影神三首》这三首诗可能对不少人来说很陌生,但是对我们读懂陶渊明有着重要的帮助。这三首诗通过形影神三者的对话,探讨了人生的哲学。清代文学家方东树曾说道:“《形影神》三诗,用《庄子》之理,见人生贤愚、贵贱、穷通、寿夭、莫非天定,人当委运任化,无为欣戚喜惧于其中,以作庸人无益之扰,即有意于醉酒立善,皆非达道之然。”
《形赠影》中形讲述了,天地是永恒的存在,草木能复生,而人作为万物灵长,生命却是如此的短暂,希望能及时行乐,有酒莫要推辞;《影答形》中影回答道:“虽然人不能长生不老,但却可以立善,将自己的美名流芳百世,万古长存”;《神释》中神作的最后的阐释,万物都有其生长的规律,人无论是老的、少的、聪明的、愚笨的生命都有终结的那一天,人应顺其自然,不要想太多。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是渺小的,许多事情你无法掌控,没有什么好怕的,也没有什么可以忧愁的,一切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