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红楼梦第六十回评论

红楼梦第六十回评论

红楼梦第六十回评论

赵姨娘怎么成为贾政的妾,《红楼梦》里没有交代。

她做为家生子,可能曾经就是贾政的丫鬟,也可能是家族里的赏赐,或者是先婢生子(探春),而封为妾,或者深得贾政的宠幸而直接封了姨娘。

不管怎样,赵姨娘是先奴后\"主\",但这并没有改变她在家族中的真实地位,反而使她极度功利,极度自私,成了贾府上下一个\"不留体统\"、 \"倒三不着两\"、\"每生诽谤\"的人。曹雪芹对赵姨娘具有某种偏见吗?还是对现实的真实描写?

我们知道,《红楼梦》不仅用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多重的文学手法来写,但它的最核心创作方法是写实主义。

是对社会现实,对人生最真实的再现。对赵姨娘的描写,并没有超出这个基本原则。曹雪芹不是因为厌恶,而是为了真实。

赵姨娘给我们的印象是内心阴暗,潮湿,上面一层霉绿,不见开朗,不见阳光。对任何事情都用一种挑剔、负面的眼光来看待,见不得别人的好、别人的优越,只能发人隐私、恣意毁谤,对贾府上下,尤其是有身份、得宠信的人,心中充满了嫉妒、怨恨。

我们几乎见不到赵姨娘的温情、赵姨娘的欢笑、赵姨娘的爱。那怕她对贾环的爱,都是用龌龊的举止、粗鲁的语言来表现的。她羞于表达爱,表达赞美,表达美好,有的只有厌恶,只有詈骂。贾府中赵最忌恨的就是凤姐和宝玉。

如果说凤姐之威曾经使赵恐惧、反抗,那么宝玉无论如何不会得罪她,可是,源于内心的忌恨,对于宝玉嫡子优越地位的不满最终使她施以狠手,通过马道婆的魇魔法,恨不得致人于死地。在宝玉被魇病重期间,赵姨娘装模作样的前来探望,实际是想尽快达到目的。

劝贾母预备后事,被贾母痛骂。可见赵姨娘对别人的感受毫无顾惜,浑然不知,为达自己的目的不惜践踏他人的亲情,这就是她极其令人厌恶的地方。

红楼梦第六十回评论

第六十回的“茉莉粉替去蔷薇硝”,这一场主角有两个,一个是芳官,芳官是这一回里穿针引线之人,这回里的两场吵架的篇幅都与她有关,甚至在某些因素下都是她引起的;另外一个主角就是赵姨娘,她的出现让这场戏异常热闹,这一回里也渐渐显露出园内各个派系的婆子丫鬟相互斗争纠缠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