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哪些国家立于巴蜀
一、古蜀国
首先,古蜀文明自岷江上游兴起,从原始氏族部落开始,后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及融合,变为蜀人,并转型成国家。约在公元前11世纪,蜀国参与了周武王伐纣的战争,为“牧誓八国”之一。西周初期,蜀王杜宇自立为帝,号称望帝。杜宇在位时期,迁都郫邑,教民耕种,开疆拓土,使蜀国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
公元前316年,也即战国中期,秦惠文王乘蜀国与巴国、苴国交战之际,遣张仪、司马错沿石牛道伐蜀。在秦灭巴蜀之战之中,古蜀国于公元前316年灭亡。为了区分后世以“蜀”为国号的势力,一般称先秦时期的蜀国为古蜀国。在战国时期,正是因为吞并了巴蜀之地,这让秦国的整体实力得到增强,这也为其一统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谯蜀
谯蜀(公元405年—公元413年),是东晋后期由谯纵建立的势力,史称谯蜀,又称后蜀、西蜀。疆域范围涵盖四川盆地大部分。公元405年,谯纵割据蜀地,自称成都王。公元409年,谯纵向后秦姚兴称臣,姚兴封谯纵为大都督、相国、蜀王,加九锡。对于谯蜀来说,虽然整体实力不是太强,却对东晋形成了一定的威胁。
于是,到了公元412年,刘裕筹划取蜀,以西阳太守朱龄石为益州刺史,率宁朔将军臧熹、河间太守蒯恩、下邳太守刘钟,起兵2万攻蜀。公元413年,刘裕采纳刘钟的计策,大败蜀军,攻入成都,谯纵自缢,谯蜀灭亡。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前蜀的存在时间是比较短暂的。
三、前蜀
在五代十国时期,存在两个蜀国,为了更好地进行区别,历史学者一般将其称之为前蜀和后蜀。前蜀(公元907年~925年),五代十国之一,由王建所建,定都于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对于前蜀来说,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十八年。公元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发兵攻打前蜀,王衍投降,前蜀覆灭。对于前蜀来说,是被后唐消灭的。不过,因为后唐自身的问题,导致攻打前蜀的将领孟知祥最终在蜀地割据,从而建立了后蜀。
四、后蜀
后蜀(934年~966年),又称孟蜀,是五代十国之一,孟知祥所建立的国家,定都成都。对于后蜀来说,鼎盛时期的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西南部、湖北西部。当然,后蜀的疆域比前蜀要小,东线和北线最为显著。东由襄阳退至重庆一带,北也由甘陕退到广元。
前蜀灭亡后,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平蜀主将郭崇韬亦因此事变身亡,在此背景下,西川节度副使孟知祥遂窃取蜀中兵权,平定叛将李绍琛,从而在蜀地割据。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宋太祖发兵攻伐后蜀,次年(965年)一月,孟知祥的儿子孟昶向宋朝投降,同年去世。乾德四年(966年),北宋彻底平定后蜀。
五、李蜀
李蜀,是北宋初期位于巴蜀地区的一个由李顺建立的势力,从公元994年一月到公元994年五月,该势力仅仅维系了5个月。公元994年一月,李顺率领起义军在成都建立大蜀,李顺为大蜀王,年号应运。淳化五年(994年)五月六日,北宋大军击败李顺,成都失陷,李顺于城破时被杀害。
六、吴蜀
吴曦(1162年―1207年),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南宋抗金名将、信王吴璘之孙,节度使吴挺之子。因祖父功勋补任右承奉郎,后历任中郎将、高州刺史、濠州团练使、利西路安抚使、太尉、四川宣抚副使、兴州知州等。开禧二年(1206年),吴曦背叛南宋,归降金国,并请求金国封他为蜀王。开禧三年(1207年),吴曦自称蜀王。但是,吴曦称王仅四十一天就被杀。因此,对于吴蜀来说,存在的时间更加短暂,所以容易被人们所忽略。
七、明代蜀国
明朝的第一任蜀王为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洪武十一年封。二十三年就藩成都府。永乐二十一年薨。传十五代,最后一代蜀王隆武元年十二月袭。国亡不知所终。综上,在古代历史上,巴蜀之地因为特殊的地形,非常容易形成割据。不过,除了先秦时期的古蜀国,对于割据蜀地的势力,都没有存在较长的时间。
中国历史上哪些国家立于巴蜀
中国历史上,在蜀地建立过的政权非常多,包括从蚕丛开国以来建立的古蜀国、刘备建立的蜀汉、十六国时期由谯纵建立的西蜀、五代时期王建建立的前蜀、五代时期孟知祥建立的后蜀、北宋时期王小波李顺起义后建立的李蜀、南宋时期吴曦建立的伪蜀、明朝末年张献忠建立的大西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