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节的习俗
腊鲁人喜好养羊,每逢红白喜事,婚丧嫁娶,节日祭祀,宴饮佳宾都要宰羊,并将羊皮做成衣衫,穿在身上,抵御风寒。腊鲁人的羊,从来都是由少年儿童牧放。不知从何年何时起,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二,腊鲁人都要过\"少年牧羊节\"。
牡羊节的早晨,各家将羊放出后,由女孩吆上去,据说这天羊群由女孩放牧更能瞟肥体壮,母羊能生下更多的羊羔。这天,所有的男孩在父母的热情支持下,凑出米、肉、干巴、豆腐、蔬菜和鞭炮、锣锅家什聚集在村外的一棵\"羊神树\"下进行野炊,尽情嬉闹玩耍。当村寨选出的\"踩门人\"带着各家各户赠送的礼品来到\"羊神树\"下时,孩子们欢呼雀跃,众星捧月般把\"踩门人\"围在中间,跳起欢乐的\"三跺脚\"。\"踩门人\"代表乡亲们向\"少年牧羊人\"表示美好的节日祝福。当夕阳西下,姑娘们赶着羊群归来的时候,男孩们便把做好的美味佳肴送到姑娘们面前表示亲切的慰问。男孩们拉出一头羊按着羊角向\"羊神树\"叩首,鸣放鞭炮,全体牧羊者围跪在\"羊神树\"下叩拜祈祷。
牧羊节的习俗
羊在藏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吃离不开羊,穿离不开羊,交通运输也离不开羊,精神生活更是多以羊为依 托物,将羊视为神灵来膜拜敬仰,并且发展到以羊为善,以羊 为美的观念。
苯教传说,藏区的第一头羊——神羊鲁拉哇泊钦是根据什巴叶曼杰波的意愿造出来的。
在藏区,对自己守护神“献 羊”的仪式就有藏人对神灵感恩思想;既然神造就了羊,那么 人应该也报恩于神,于是出现了“献羊”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