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千古名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登上黄鹤楼,早已为它的有关神话传说所吸引,因而从鹤去楼空这一幻想事实出发,由虚而实,由远而近,从神奇遐想的境界回到了江天烟水的现实之中。乘鹤飞去的传说不足凭信,然而烟波江上的日暮乡愁,却是身历心感,不可摆脱的。全诗是写登楼想望以及由此引起的孤寂乡愁,情调、形象、语言都很高超。南宋的诗论家严羽说: “唐人七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此诗影响之大。
这首诗在表现形式上,充分体现了作为文学体式之一的诗歌,在时间的进程中先后承续地展现空间存在的特点。尽管诗中有空楼,有白云,有晴川,有芳草,但移物入画,一幅画面上却画不出不同时的“昔人”与“今人”;更画不出已成时间过去的,并只在心灵中感荡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怅惘之情。对这后一种对象的表现,语言艺术是最擅长的。崔颢很自如地利用了这种特长。
诗的首句写的是登楼所想。传说中从前有仙人骑黄鹤过此,诗人到此地时,已经是年代久隔,了无痕迹,因而感慨系之,不由得吟出了“昔人已乘黄鹤去”的诗句。这是心灵中的意象,而人乘鹤去又是运动中的形象,它是现在时间里对于过去的回忆。承续这个时间的是当前,是崔颢登楼游览的瞬间,在这个瞬间里所见的只有眼下的实实在在的黄鹤楼,所以“此地空余黄鹤楼”一句,把思维又拉回到现实空间。
黄鹤楼千古名句
黄鹤楼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一座古建筑,其古迹与文化历史纵横交错,名声远扬。其中一首著名的名句是出自唐代文学家崔颢的《黄鹤楼》诗中,即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句诗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昔人乘黄鹤离去,只留下黄鹤楼空守的情景,抒发了离别之情和对往事的回忆之情。此句也成为了黄鹤楼的象征,广为人知并被传诵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