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孔子以礼治国的含义

孔子以礼治国的含义

孔子以礼治国的含义

以礼治国即是以德治国。德即是仁,即是天道天理,礼即是天理的外在表现,儒家的德、道、理、礼、义其实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犹如王阳明的心即性,即理,即天一样,中华文明是一个整体,绝对不是像欧美人这么简单粗暴的一定要切割的很细非黑即白二者必选其一,语言表达本身就有其不足之处,不可过分的去分辨,圣人之所以说德说礼只是怕后人不明白其中的真谛所以分开了说,如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了知其实也就说了行,说了行其实也就已经说了知,二者本就一体,之所以说知行,只是为了解释清楚其中的内涵,是万不得已的做法。

孔子以礼治国的含义

孔子认为礼乐是治国的基本方式之一。从个体来看,通晓礼乐,以礼践行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君子好礼、学礼并非仅仅自立;从治国来看,孔子主张“为国以礼”。《治要·论语·里仁》说:“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因此,君子好礼、行礼,就不单单是个人之“修身”,也是“治国平天下”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