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古代的叫法
用古文描述女子害羞脸红
腼腆
【拼音】miǎn tiǎn
【意思】害羞的样子。俗称不好意思
【造句】薛颢见到陌生的叔叔还会脸红.还是很腼腆啊。
【近义词】害羞、羞怯、羞惭、羞臊、含羞、羞赧
【反义词】大方、开朗、活泼
【出自】(元)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 明 徐霖 《绣襦记·谋脱金蝉》:“囊空情减杀,礼貌欠从容,登堂腼腆,只恐簧言讥讽。
《红楼梦》第七回:“他生的腼腆,没见过大阵仗儿,婶子见了,没的生气。”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五:“那天晚上,在她的楼里,谈了半点钟的话,惊心于她的腼腆与温柔。”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三:“这时候, 栽花先生 叫 郭主任 挑衣。 郭全海 站在 萧队长 旁边,不肯去挑,腼腆地说道:‘配啥算啥。’”
害羞古代的叫法
害羞在古代的叫法就是腼腆,形容娇羞的样子。古人用诗句描写少女含羞的样子,比如:“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眉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等等。现如今害羞这个词意不再单纯,人们有时做错事或者遇到囧事也会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