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成语独善其身的出处

成语独善其身的出处

成语独善其身的出处

独善其身”指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独善其身,【拼音】: dú shàn qí shēn【出处】: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造句】:

1、 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2、独善其身,明哲保身是个人主义的处世哲学。

3、只知独善其身的官员不是好官。

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众多中国知识分子处世的座右铭。

5、他是个独善其身的人,这样的事难道他会站出来主持公道吗?【近义词】: 自得其乐、洁身自好、自私自利【反义词】: 助人为乐、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灯谜】: 闭门思过【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个人修养【英文】: maintain personal integrity during chaotic times 

成语独善其身的出处

成语\"独善其身\"出自《论语·卫灵公》篇。以下是原文和释义:

原文:“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释义:卫灵公问孔子关于政治和军事的事务,孔子回答说:“有关祭祀的事情,我听说过;但对于军队和战争的事情,我还没有学习过。”然后第二天就离开了。

在这个上下文中,孔子的回答表示他对政治和军事的事务并不熟悉,所以选择专注于自己的学问和修养,以“独善其身”。这句话后来就成为了表达个人专心修养、不涉足外界事务的成语“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