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出自哪里
出自《易传·文言》上说: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惟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
如果翻译出来就是:《易传》在解释“乾卦”的爻辞时说:亢奋这种状态,是指只知道前进而不知道后退;只知道当前状态多好,不知道将来会走间灭亡:只知道把机会把握在自己手里,而不知道放下和成全别人,这不是真有智慧的人所拥有的状态。真正有智慧的人,对人生所有遇到的处境,都能有所预见,都有智慧把事情处理得圆融周到,既有做人的坚持又能灵活处理,这才是圣人该有的状态。
通过《易传》的这些话,我们要懂得,真正有智慧的人,要未雨绸缪;无论遇到什么考验,都能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这是值得我们一生学习的境界。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出自哪里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出自《左传》。因为《左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书,记录了鲁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重要部分。其中《左传》中的“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一词,是指领导者必须懂得前进、后退、储备和把握时机的重要性,而不忘本初心,不违背正义、伦理及道德原则。这个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丰富而深刻,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道德和现代文明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这个理念也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对于领导者、企业家和普通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遇到问题和危机时,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进退存亡的关键,同时又不失其正,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局面,走向成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