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比南山的由来
寿比南山一词出自,清代名僧智犁法师的《重修广济寺记》。
中文名
寿比南山
别名
寿岳、南岳、衡山
出处
清代智犁法师《重修广济寺记》
起源
轸星司衡主寿,为寿岳
古籍记载皇帝钦点其他来源TA说
古籍记载
衡山之称定寿岳,由来远矣。据《周礼·职方氏》、《史记·天官书》以及《春秋》、《星经》等古籍的论述,南岳衡山上应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中的轸星,轸星司衡主寿,故衡山早就被世人尊之为“寿岳”了。
东汉《天象赋》、费直《易传》、唐之《步天歌》、齐已《白莲集》等古籍或诗文,都有衡山即寿岳的记载。
古献中衡山为南山
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在其《天象赋》中写有“长沙明而献寿”的辞句,意思说是:多么明亮的长沙星啊,总是在将寿算献给世人。
衡山古属长沙郡,秦汉时其范围包括了今岳阳、长沙、湘潭、株洲、益阳、衡阳、邵阳、娄底、郴州、零陵等10个地市,以及鄂南、赣西北和广东的连县、广西的全州等地,面积几乎相当于今天整个的湖南省。长沙即因星得名,这正是“寿岳”一词来历的简明注脚。
古代将今长沙以南衡阳以北的72座延绵山脉总称为南岳,山首在回雁峰,山尾在岳麓山,今长沙市岳麓区的岳麓即为南岳山麓之意。
东汉末年,东吴在长沙郡西设衡阳郡(衡阳,即衡山之南意),分长沙东部都尉立湘东郡。南朝陈灭亡时,湘东郡和衡阳郡合并,这才演变成现今的衡阳地区,南岳衡山的大部分也就坐落在衡阳地区境内。
随着时间的推移,“寿岳”之名也渐彰于世。古今无数题咏衡山的诗文多对“寿”字情有独钟。诗如“南山寿比高”、“壮堪扶寿岳”、“玉坛相对寿山高”、“百代风流歌寿岳”等等名名。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诗中写道:“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
”“南极老人星”者,即“寿星”也。另一位唐代诗僧齐已游岳诗句“壮堪扶寿岳,灵合置仙坛”,也明指寿岳即南岳衡山。
寿比南山的由来
“寿比南山”是给老人祝寿时用的颂语。南山指的是山东青州市境内风景幽静的云门山,因其坐落在城南,故称南山。山上有一个大“寿”字,为明代嘉靖年间衡王府管家周全所写,字高7.5米,宽3.7米。当地人常用“人无寸高”一词来形容“寿”字之大。如果你攀上去,脚蹬“寿”字底部“寸”的勾,你的头部也到不了“寸”字的顶,仅:一个“寸”字就有2.3米高。“寿”字笔锋若龙飞天门,气势:雄伟,异常壮观。字首指云天,字脚踏壁底,“寿”与山融为一体,真可谓“寿是一座山,山为一个寿。”
人们希望寿命像山一样长久,故有“寿比南山”的颂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