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
意思是:
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一无所得.它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拓展资料: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视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却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还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也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这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学习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原则往往是一致的。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
荀子这句话,不是荀子的,也是来自孔子,是一个提炼版。孔子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所以学和思的关系,本就在孔子的阐述之中。如何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学,是从外界拿东西填充自己,让自己知道更多、会得更多;思,是整理自己的东西,对自己已经有的东西进行梳理;思,是面对自己;学,是面对外界。所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是迷惑无所得;殆,是恍惚无依据。等于说,一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另一个是理论脱离了实践。学而不思,就好像一直对某个人有好感,但不经人提醒这是爱,往往后知后觉。思而不学,就好像一直觉得某人对自己有好感,但始终没什么行为,等人家谈恋爱了却莫名愤怒。学是觉之行,思是知之名。学而不思,思而不学,阐述的是人的实践,是学思一体,是一体两面。至于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学,阐述的是在学和思两者之间:学是基础,是前提。思如绘事后素,礼之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