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没有国家公园
有以下5个原因:
1、历史因素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于受前苏联影响,我国实行了不同于西方的自然保护方式——以自然保护区而非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
1956年,我国就成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已有相当数量的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以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
虽然这些与“国家公园”的性质不同,但依然对我国的自然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2、经济因素
对于我国很多地区来说,经济较为依赖旅游业,如果建立国家公园,相关权力上收,一定程度上会对当地原有的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所以我国拟定的第一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也很明确,优先建立的都是旅游开发较少的地方,如三江源、祁连山,也是为了在改革的同时,尽可能减缓对地方的冲击。
3、体制因素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立初期,由于缺少相关资料和统一的划定方法,许多保护区的划定缺乏科学性,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由此带来了多部门“九龙治水”的现象,机构重复管理、职责不清、效率低下等问题凸显,体制框架较为僵化。
所以才会流传这样一句话:虽有“世界级的景观”,却只是“乡镇级的管理”
4、个人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公众普遍的自然保护意识和西方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个别人士的一些鲁莽举动和不文明行为,可能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5、观念因素
单之蔷老师曾在《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第12期中撰文提出过:建立国家公园,是强化国家意识的最佳方式。
在领土上划出一片自然环境壮美的地方,直属国家管辖,对于美国、加拿大这样的移民国家来说,这种强化国家意识的手段非常必要。
相对来说,我国显然并没有要用建立国家公园来强化国家意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