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不识六畜不分出自哪
\"五谷不识六畜不分\"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
在这篇文章中,孔子谈到了一个君子的修养和素质,他说:“君子不器,其行也不端;君子不穷,其事也不小。所以远人不服,而不能识也;不能识,而不足与谋也。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其中的“五谷不识六畜不分”是指一个君子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才能,不仅要了解农业中的五谷(指粮食作物),还要了解畜牧业中的六畜(指牲畜),并且能够区分它们的特点和分类。这句话强调了一个君子应该具备全面的知识和素养,以便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五谷不识六畜不分出自哪
五谷不识六畜不分出自《后汉书·班固传》中的“五谷不识,六畜不分”。这句话形容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对基本的知识一无所知。
“五谷”指的是稻米、小麦、大豆、玉米和高粱。“六畜”指的是牛、马、羊、猪、鸡和狗。这两种食物和动物都是中国古代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因此,对它们一无所知的人,就被认为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