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真实历史下场
范蠡是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越国相国、上将军。他辅助越王勾践灭吴,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三次经商成巨富,又三散家财,寓名于陶,人称“陶朱公”。
关于范蠡的真实历史下场,有些文献中记载他最终的结局是归隐西湖,安享天年。《史记》中记载到,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复国之后,就悄然引退。他到了齐国,化名为鸱夷子皮,和家人过着经商的生活。由于他善于经营之道,生意十分兴隆,在短短几年内就积累了巨额财产。
然而,范蠡也清楚“树大招风”的道理,为了避免麻烦,他决定再次离开。他到了陶地,自号“陶朱公”,又成了当地的富豪。他在这里不仅经商赚钱,还教人制作精美的器具,渐渐使得当地的器具制造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陶地也成了当时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不过,《越绝书》中也有另一种记载,称范蠡在离开齐国后到了陶地,但最终未能善终。他在陶地被当作叛国者所杀害。虽然具体的细节已经无从考证,但无论范蠡的最终结局如何,他都是一位功勋卓著、智勇双全的历史人物。
范蠡真实历史下场
范蠡真实的结局是得以善终,而不是网传的身上捆了石头跳五湖淹死的。范蠡选定在宋地陶丘(今山东荷泽定陶一带)定居下来,他认为此地是\"天下之中\",最佳的经商之地。从此,范蠡就自由地奔走在经商之路上,直到公元前448年逝世,活了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