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淝水之战的人物关系

淝水之战的人物关系

淝水之战的人物关系

淝水之战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著名的一场战役,同时,淝水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此次战役确定了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的格局。

淝水之战主要人物介绍

苻坚,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

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

公元383年苻坚发兵南下意图消灭东晋,史称淝水之战。但最终前秦大败给东晋谢安、谢玄领导的北府兵,国家亦陷入混乱,各民族纷纷叛变独立,苻坚最终亦遭羌人姚苌杀害,终年48岁,谥号宣昭帝,庙号世祖。

谢安,东晋丞相,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谢安是东晋著名政治家,名士谢尚的从弟。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谢安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多次拒绝朝廷辟命。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方东山再起,任桓温征西司马,此后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咸安二年(372年)简文帝崩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并在其死后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

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太元十年(385年),因病重返回建康,旋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

淝水之战的双方将领除了以上所述的苻坚和谢安之外,前秦这方的还有,苻坚之弟苻融,而东晋这边除了谢安之外还有谢安之弟谢石,谢安之侄谢玄以及谢琰、朱序、桓伊。

淝水之战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激烈的一场战争了,此战的结果死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淝水之战的人物关系

淝水之战开始前,谢安作为叔叔坐镇中枢,而侄子谢玄作为统军大帅,带头冲锋。几乎所有的前秦将领都认为谢安只是个文臣,大战在前竟还能游玩闲谈,再加上其侄子谢玄又是个不经世事的少年,敌众我寡之下,定能一举消灭东晋王朝。

但谢玄组建的北府军可不是吃素的,在面对到前秦五万前锋时,北府军的战力竟能以一当十,将敌军全部击溃。此后,前秦的士兵毫无军心可言,更是到了淝水之战的主战场时,哪怕有人吼一嗓子,都能让士兵们陷入混乱。

这场战役衍生出了“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多个成语,也让苻坚这位前秦霸主输掉了花费他三十年心血才建立起来的功业。这场战役让谢玄与打赢了赤壁之战的周瑜那样名垂青史,也让他成为了魏晋风流时代的最佳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