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将伐齐注释及译文
《楚将伐齐》是一篇出自《战国策》的文章,讲述了战国时期,楚王想要攻打齐国,但楚国有一位谋士通过分析局势,成功说服楚王放弃攻齐的计划。以下是这篇文的注释及译文。
楚将伐齐
标题:楚国将领计划攻打齐国
注释:
1、 楚将:楚国的将领。将,统帅,将领。
2、 伐:攻打,进攻。
3、 齐:齐国,战国七雄之一。
原文:
楚将伐齐,鲁连闻之,中道而哭之。楚将怪之,问曰:“先生何为哭?”鲁连曰:“吾哭齐也。”楚将曰:“齐,强国也,吾乃忧楚国之患,何哭乎齐?”鲁连曰:“公不知也,吾哭齐乃所以哭楚也。齐失贤臣,国将以危,吾安得不哭齐乎?”
译文:
楚国将领计划攻打齐国,鲁连听说了这件事,在半路上哭了起来。楚国的将领对此感到奇怪,问他说:“先生为什么哭呢?”鲁连回答说:“我为齐国而哭。”楚国的将领说:“齐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我们楚国正担心它的威胁,你为什么要为齐国哭泣呢?”鲁连说:“您不知道啊,我为齐国哭泣就是为楚国哭泣。如果齐国失去了贤能的大臣,国家将会陷入危难,我怎么能不为齐国哭泣呢?”
楚将曰:“若此,先生何为不哭楚也?”鲁连曰:“楚相孙叔敖,期年而武昌群鸟育焉;三年,而民歌之曰:‘莫思莫忘,楚之有敖。’此之谓得贤而国治也。郢人有狱三年不决者,楚庄王置之孙叔敖,令治之。期年,狱大决。此之谓失贤而国乱也。今孙叔敖已死,楚王不知微臣,是不如郢人之知狱者也。”于是楚将乃止,楚王闻之,拜鲁连为上卿。
原文:
楚将说:“若是这样,先生为何不为楚国哭泣呢?”鲁连说:“楚国拥有像孙叔敖这样的贤相,他在任一年,武昌的鸟儿都栖息在那里;三年后,人民歌唱道:‘不要忘记不要思念,我们楚国有孙叔敖。’这就是拥有贤能大臣的国家才能得到治理。郢都曾经有人犯了罪,三年都没有得到公正的判决,楚庄王把案件交给孙叔敖处理,一年之内,案件得到圆满解决。这就是失去贤能大臣的国家会变得混乱。如今孙叔敖已经去世,楚王又不了解我,这与郢人都知道如何判案相比,楚国还不如郢都人啊。”于是楚国的将领放弃了攻打齐国的计划,楚王听说了这件事,任命鲁连为上卿。
楚将伐齐注释及译文
楚将伐齐
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张丐曰:“臣请令鲁中立。”乃为齐见鲁君。鲁君曰:“齐王惧乎?”。曰:“非臣所知也,臣来吊足下。”鲁君曰:“何吊?”曰:“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鲁君曰:“子以齐、楚为孰胜哉?”对曰:“鬼且不知也。”“然则予何以吊寡人?”曰:“齐、楚之权敌也,不用有鲁与无鲁。足下岂如令众而合二国之后哉!楚大胜齐,其良士选卒必殪,其余兵足以待天下;齐为胜,其良士选卒亦殪。而君以鲁众合战胜后,此其为德也亦大矣,其见恩德亦其大也。”鲁君以为然,身退师。
译文:
楚国准备进攻齐国,鲁国亲附楚国,齐王很忧虑此事。
张丐说:“臣下请求去鲁国使它中立。”于是为齐国去拜见鲁国国君。
鲁康公说:“齐王害怕了吗?”
张丐说:“这不是臣下所能知道的事情,臣下是来哀悼您的。”
鲁康公说:“为什么哀悼我?”
张丐说:“君王的谋划错了。君王不帮助胜利者而去帮助失败者,这是什么缘故?”
鲁康公说:“您认为齐、楚两国哪一方能取胜呢?”
张丐回答说:“就是鬼也不知道。”
鲁康公说:“这样说来,那么您凭什说哀悼寡人?”
张丐说:“齐国、楚国势均力敌,不在乎有鲁国还是没有鲁国的帮助。您哪里赶得上保持中立在两国交战之后联合胜利一方啊2如果楚国大胜齐国,楚国的良将精兵一定有很多伤亡,其余的军队完全可以对付天下的侵略者;如果齐国取胜,齐国的良将精兵也会有很大死伤。然而君王率领鲁国的兵众联合战胜的一方,这大概施的恩德也够大了。”
鲁康公认为很对,亲自率领军队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