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前秦的苻坚北魏的太武帝和孝文帝

前秦的苻坚北魏的太武帝和孝文帝

前秦的苻坚北魏的太武帝和孝文帝

是。北魏历经十七帝,共150年,为前秦苻坚所灭—。

在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的王朝更迭过程中,北方按照“曹魏~西晋~十六国~北魏”演变,北魏是作为五胡十六国的终结者出现的。

但北魏并非在十六国时期的最后才出现,而是从西晋末年就建国了(公元315年),这便是代国。

代国,经历了整个十六国时期,并曾在公元376年被苻坚的前秦灭国。

淝水之战后,太武帝拓跋珪于公元386年复国成功,后来才改国号为“魏”。

可是,在五胡十六国中却没有代国。

北魏作为一个游牧帝国向中原政权转变的王朝,皇帝的庙号比较复杂,称“祖”的很多,但最主要的就是这三祖:

太祖(道武帝拓跋珪)抚运乘时,奄开王业;世祖(太武帝拓跋焘)以武功一海内;高祖(孝文帝拓跋宏)以文德革天下。也就是说,太祖拓跋珪于公元386年开国立业,世祖拓跋焘于公元439年一统中原,高祖拓跋宏于公元494年迁都洛阳,重新使中原成为了华夏文明的中心。

但拓跋珪一开始并非北魏的太祖,而是烈祖。拓跋珪复国之后追尊曾祖父、平文帝拓跋郁律为本朝太祖。

拓跋珪以拓跋郁律为太祖,意味着北魏与十六国时期的代国一脉相承(当然事实也是如此),拓跋珪并非开国之君。

可是,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之后,又重新理定了北魏历代皇帝的庙号,并以拓跋跬为太祖皇帝。

我们知道,“太祖”这一庙号特指的是开国立业之君,至少也是王朝的奠基者,拓跋宏将太祖改为拓跋珪,事实上是在修改北魏一朝的历史书写。

3、拓跋鲜卑不在“五胡”之列

北魏对自身的历史非常敏感,辅佐太武帝拓跋焘一统北方的崔浩便是由于修国史、定世家而被灭族的。

前秦的苻坚北魏的太武帝和孝文帝

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小字文玉,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氐族。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前秦第三位国君。

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字佛狸伐,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鲜卑族。北魏帝国第三位皇帝,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汉名元宏。北魏王朝第七位皇帝,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生母李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