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孙权为什么要逼死陆逊

孙权为什么要逼死陆逊

孙权为什么要逼死陆逊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三国熟悉吴国的名将陆逊算是其中的一个他不仅文武双全而且就连行军打仗,处理内政都非常的不错,并且他非常的忠心耿耿,一生都为东吴的发展鞠躬尽瘁,他火烧连营,还逼退了刘备的抱负,对魏国也赢下了非常重要的石亭之战,他最终也成为了宰相地位非常的尊贵,但是没有想到就在他晚年的时候,却被自己的主公孙权逼死。

孙权自哥哥孙策手中接过江东基业之后,奋斗数年,与曹操刘备斗智斗法,虽然最后成功建立了吴国,但个中辛酸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明白。由于早年间经历的苦难,孙权年老之后开始多疑多思,陆逊之死就跟他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是孙权直接逼死了陆逊,按说陆逊对于吴国来说算是肱骨之臣了,但孙权后来却容不下他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嘛?

原因之一是,吕蒙在任之时,曾多次向孙权举荐陆逊,在大将吕蒙死后,陆逊便是对抗蜀国和魏国的头等大将,在军队中极受拥护,经历了大大小小几百场战事之后,陆逊在军中的声望达到了顶峰,让孙权感到十分的忌惮,之后为了拿回陆逊的兵权,孙权又封他做了丞相,但是在与蜀魏对抗之时,陆逊对孙权来说还有些用处,之后三国鼎立之势已成,陆逊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对孙权来说只剩下了威胁。

其二,在陆逊一开始加入孙权的政治集团时,孙权为了拉拢陆逊,将哥哥孙策的女儿嫁给了陆逊,所以陆逊和妻子的孩子也算是身上流淌着孙家血液的,孙权担心自己死后以陆逊的能力,他会将自己的孩子扶上帝位,所以必须先下手为强。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这个原因直接导致了孙权彻底厌恶了陆逊,当时孙权所立的太子孙和、四子孙霸为了争夺太子之位闹的不可开交,朝廷隐隐分成了两派,而鲁迅则是坚定的太子派,并且为了保住太子的位置三番两次的向孙权上奏,同时他身边的亲信也都是太子一党,最后皇上将他身边支持太子的人杀的杀,流放的流放,最终导致陆逊抑郁而死。

孙权在一开始其实并无心逼死陆逊,毕竟他还是孙策女儿的相公,他也不想自己的侄女早早守寡,所以在,开始的时候他还想给陆逊留一些退路。古代大将有很多都死于功劳太高,威胁到了皇帝的地位!即便陆逊在军中声望如此之高,孙权还是选择了让他出将入相,担任一朝丞相,可见他早期的时候还是很信任陆逊的。不过陆逊让孙权厌恶的地方越来越多,上文中提到的三点共同作用之下,让孙权感到忍无可忍,于是只能步步紧逼,最后逼死了陆逊。

到后期三国局势已明,陆逊功高震主,又参与太子纷争,遭孙权猜忌,兔死狗烹,时为帝王之策。

孙权为什么要逼死陆逊

你奇怪的不是陆逊的死,而是他死的后果。首先,我们要知道,历史细节是扭曲的,尤其是陆逊在三国里面也只是个小人物,史上没有多少关于他的资料,所以,我也只能大胆推测。周瑜死后,陆逊上位。周瑜与孙家的交情,尤其是孙权的交情我们都知道,可以过命的那种。但……陆逊呢?打工而已。功高,则震主。周瑜做了很多事,但不论多少,孙权也不会有什么想法,因为周瑜与孙策就是认识,而且相交甚深。孙权从兄意,与瑜相交亦深,放心之至。可以说,吴有一半甚至更多,是瑜打下来的。陆逊上位,他也是个人才,虽然没有瑜有才华,没肚量比瑜大,功绩近乎相等。那么……军功到一定程度,赏无可赏时,孙权还会对陆逊像对周瑜一样放心吗?中国从来就不缺少莫须有,过去,现在,将来。避免吴完全江东化的打击方法?吴里面那么多个吃闲饭的老家伙随便找个开刀不行吗?为什么陆逊,原因也许,就在这里。逊的儿子上位。因为吴需要人才,逊的儿子,没有多少史料,也许也是个人才吧。你想说为什么逊的儿子不为父报仇?也许权用一个亮丽的借口忽悠过去了呢?上位者多少有这点口才。你说逊的儿子是傻瓜啊?看不出来?是的,也许看出来了。但看出来了又怎么样?陆逊家里还有家人。古代官族,人数动则上百,为一个已故之人赔上全族之命,划不来啊~~~做事不努力?做不了事要你何用,找个莫须有和谐 掉你,对所有上位者都是轻松愉快兼拿手。 当然了,只是一个比较社会主义化的猜测而已。也许,陆逊也像权一样不想江东化,自愿以死牺牲,镇住士族之类。而权为表歉意,重用他儿子之类。

流行歌曲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