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败北的由来

败北的由来

败北的由来

败北的是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史记·项羽本纪》的原文是:“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意思是我带兵起义八年,打了七十多场仗,抵御我的敌人们都被我打垮了,被我攻击的敌人也没有不降伏的,没有尝过败北的滋味。

我们经常可以遇到败北这个词,一般人也都知道败北是打败战或者失败的意思,不过原因就很少有人知道。因为北这个字的本意是背或者相背,是一个象形词,而在古代两军作战的时候,打了败仗就是以背对敌的,后来北这个词就增加了失败这一义项。

败北的由来

败北一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北”字的本义是“背”或“相背”的时期。

在古代战争中,两军交战时打了败仗的一方往往会转身逃跑,背对着敌人。因此,“北”这个字就逐渐增加了“失败”这一层含义。如《孙子兵法》中的“佯北勿从”和唐代柳宗元的“败北而归”等都是指失败或打败仗。所以,败北就是背敌而逃,逃的方向不管是东、是南、是西,都叫“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