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东汉 明帝时期

东汉 明帝时期

东汉 明帝时期

东汉明帝刘庄时期是公元(57—75年在位)。

汉明帝刘庄(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本名刘阳,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人。东汉王朝第二位皇帝(57—75年在位),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为光烈皇后阴丽华。

初封东海公,后进封东海王。建武十九年(43年),册立为皇太子。中元二年(57年),正式即位。即位之后,一切遵奉光武帝既成制度。对内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干政,防范贵戚功臣势力。对外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胁,命窦固带兵征伐,令班超出使西域各国,设置西域都护,将佛教引进中国。在位期间,招抚流民,救济贫农,兴修水利,使得吏治清明,境内安定,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刘庄及其子汉章帝刘炟在位时期,史称“明章之治”。

永平十八年(75年),驾崩于洛阳东宫前殿逝世,时年四十八,在位十八年。庙号显宗,谥号孝明皇帝,葬于显节陵。

东汉 明帝时期

东汉明帝刘庄,初名刘阳。东汉第二位皇帝,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为光烈皇后阴丽华。刘庄脾气暴躁,他的性格不像其父亲光武帝刘秀和母亲阴丽华。但刘庄确实是一个非常勤政的皇帝,史载其“乙更尽乃寐,先五更起,率常如此”,驾驭下有术,大权不旁落。

他即位后继续执行了其父休养生息的政策,他的为政风格和清世宗很接近,都是对手下的官吏非常苛切,对百姓却恰好相反。魏文帝称“明帝察察,章帝长者”。刘庄用王景治黄河,直到东汉末黄河也没决口,有惠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