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明代胡震亨评论李白的乐府诗时提到读太白乐府有几难

明代胡震亨评论李白的乐府诗时提到读太白乐府有几难

明代胡震亨评论李白的乐府诗时提到读太白乐府有几难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出于李白《蜀道难》全诗和赏析如下:

蜀道难 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韵一)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韵二)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拊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裳也豢膳省!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學,

x/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蝾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白的作品,以乐府和歌行最为著名,他的豪迈狂放的风格,在这些作品中表现得特别淋漓痛快。乐府和歌行,在诗的形式上,原无分别,如果以乐府曲调为题目,就属于乐府诗,如果自己制造题目,不谱入任何曲调,就属于歌行体诗。“蜀道难”是魏晋时代早就有的歌曲,它属于相和歌辞中的瑟调曲。这个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行旅之辛苦。李白此诗,以《蜀道难》为题,所描写也是蜀道的艰险,所以它属于乐府诗。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问君西游何时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就是《蜀道难》的全部思想内容。其他许多句子,尽管写得光怪陆离,神豪气壮,其实都是这些骨干句子的装饰品。读李白这一派豪放的乐府歌行,不可为一大堆描写的句子所迷乱,应当先找出全诗的骨架子。这个读法,我称之为剥皮抽筋法。

李白的乐府诗,其句法、章法都是直接继承楚辞和汉乐府的。他用的都是乐府旧题,诗的内容也大多依照传统的题意。从这三方面看,他的乐府诗,对齐梁以来的乐府诗来说,确是复古。但是,他有针对现实的主题,他的辞藻表现着充沛的时代精神,诗的形式也大胆地摆脱了一切古典的束缚。从这三方面看,他的乐府诗是新创的唐诗。他给古老的乐府诗注入了新的生命,影响了以后许多诗人,使乐府诗也成为唐诗的一个重要传统。

历来对李白乐府诗的评论,我以为胡震亨的一段话讲得最好,现在抄录在这里,以代结语:

太白于乐府最深,古题无一弗拟。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合而若离,离而实合,曲尽拟古之妙。尝谓读太白乐府者有三难:不先明古题辞义源委,不知夺换所自。不参按白身世遭遇之概,不知其因事傅题,借题抒情之水旨。不读尽古人书,精熟《离骚》、选赋及历代诸家诗集,无由得其所伐之材与巧铸灵运之迹。今人但谓李白天才,不知其留意乐府,自有如许功力在,非草草任笔性悬合者,不可不为拈出。(《唐音癸签》卷九)

明代胡震亨评论李白的乐府诗时提到读太白乐府有几难

三难

关于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前人的论述甚多。赵宋一代,诗话家们主要关注李白诗歌创作的才力和其诗歌的清新自然。降至明朝,诗学辨体思潮的盛行,诗话家们将目光聚焦于各体诗歌的发展历史及其风格之上。因此,李白的诗歌也同样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乐府与歌行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当前学界依然没有完全将两者作严格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