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中庸中的不诚无物做何解

中庸中的不诚无物做何解

中庸中的不诚无物做何解

首先: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 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既然你问这样的问题,这句话其实就是对你的问题最好回答。第二:这本书可以和《大学》相互对照着看,一个讲的是要达到的境界,一个讲儒家修行次第。按照你的逻辑,是人就做不到的,那就只有致中和。因为: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第三: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宏大的发愿: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叁矣。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着。着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第四: 关键在于抱着这个目标,和他提倡的态度,去做事,做人。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讲到这里,已经不能说什么几成执行性了。你应该明白,书中讲的是一个宏大的发愿,以及『诚』、『中和』的态度,以这样的发端、『中庸』的行事方法去求未来的成就。略有体悟。不敢言教。还望指正。ps:时光变迁,2500多年,书中有些道理已经和现代社会不符合了。然而核心思想依然是如此的光彩照人。换个方式回答你的问题就是:书中有些和现代社会不符合的道理,是应该改进的。核心思想就是你需要思考了落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