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江苏连云港包氏的祖籍
包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在古代,包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丹阳。
包氏门中,有“经传储贰,望重集贤”之说,其意为东汉的包咸曾入宫教授太子(储贰),唐朝的包融官至集贤殿学士。
丹阳包氏肇始于东汉。
据《丹阳县志》(光绪版)载:“汉,包咸,字子良,自长安归乡里……。
”他是东汉名儒,为丹阳第一位被载入史册的人。
丹阳《包氏族谱》序言:丹阳包姓自汉代包咸以《论语》起家,因他和他的儿子包福都做过皇太子的老师,名声非常显赫。
申胥裔更远,荆林泽偏长。
申包胥的后人包安始居上党,后又移居湖水县万安乡十二坊五阁村。
于588年9月,为隋文帝护驾南征有功,被赐为平南侯。
后因与太子杨广(后来改隋炀帝)颉颃不合,便激流勇退,携家眷及孥仆共30余人,置田数千亩,居在万顷洋的西侧,并建五阁以成村,表示不忘旧居之意。
唐代的包融,是包胥之31世孙,生有包何、包佶2子,时称“三包”。
死后均葬于丹阳延陵。
《唐才子传》为其分别列传。
包佶生有包庆、包庚、包庠、包序4子,次子包庚因战乱流寓庐州(安徽省合肥),在合肥定居。
包庚之6世孙包愉生授、拯2子,即包拯是包氏之39世孙,可以说他的祖藉在丹阳。
明代永乐初年,包拯之15世孙子富,原来定居于姑苏崇明(当时崇明隶属苏州府),因嗜好山水,遍游名胜,后携家小定居丹阳北乡包港(九曲河入口处),子富公成为包港包姓始迁之祖。
清光绪版《包氏宗谱》载,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包港包氏已历13代。
云阳包氏的宗祠均取先贤包拯的谥号为名,称“孝肃堂”。
目前,丹阳包氏居住在新桥、皇塘、里庄、运河、麦溪、全州、珥陵等地。
包氏入闽始祖字十郎,号纯白,讳始仁。
祖籍山西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先祖数次南迁后落籍于江西建昌府南城包家坊。
旧谱相传,纯白“始贡于宋孝宗隆兴间,得选汀州教授。
”又“尝权知上杭县事,解组后遂退隐小陈坑而奠宅焉。
”(《庐丰谱·序》)。
上杭南部边陲汀江西岸的小陈坑(今属下都乡新寨村),从此成为闽杭包氏的发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