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腕是什么意思
扼腕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 e kuai,亦作“扼腕”。“扼腕”在《汉书·贾谊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孝文帝立,闻之,乃按图籍,登观九州,视天下形势,扼腕太息曰‘非壮也’!”本来是一种很好的夸奖人的话,但此处应该做如下解释——因感叹而用手臂阻止自己出声的动作或表情.引申义:悲痛惋惜,如“痛惜者多于扼腕者”、“人皆扼腕于其败也”等。
扼腕常与涕泗联系起来,同时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三个以伤心落泪方式报国家之仇的人物。楚庄王曾经在梦里杀了他的三个大臣,醒后发现手臂被扭断了。事后便亲率士兵征伐郑国,在洛阳附近与晋国军队交战,并打败了对手,成就霸业。在国内颁布了政令之后才清醒过来,使宫中嚎哭之声响彻一夜,众人都说庄王是真正爱民的君主。第二天,他流着眼泪对他的儿子们说:我不仅把你们的父亲杀掉了,还亲手毁掉了你们称霸的资本。
扼腕是什么意思
“扼腕”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懊悔、后悔,表示对自己的错误或者失误感到遗憾和懊悔。它通常用于形容某个人因为犯了错误或者做错了事情而感到非常懊悔和自责。
例如,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导致公司遭受了损失,他可能会扼腕懊悔,并表示非常后悔自己的错误。
这种情感通常伴随着一种强烈的自责和内疚感,表达了人们对自己的错误和过失的深深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