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注释
有以下几种意思
其一,不易心志。“里仁”篇首则语录讲环境对于仁的关系,此则语录讲仁对于环境的关系。只有宅心仁厚的人,才可能长时间居处贫穷简约而不改志气,长时间居处富贵安乐而不变心性。孟子所谓“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
其二,仁本立心。人世,人事,人际,纷纷纭纭,无非是妥处利与义的关系。凡事,能坚持仁德,就能以义的大原则来衡量利;凡人,能保持仁心,就能看淡利益,安处贫富。不仁,则必究于利益,逐于享乐。
其三,君子利仁。仁,对于个人是修养来的心性,对于人际是付出的关爱,对于社会则是人事和环境的友善。仁,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社会的大仁大爱更需要有智识仁爱之士来用心营建。所谓“心忧天下”,大仁的建构,同样要心忧天下。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注释
【注释】 处:处于……状态。 约:穷困、困窘。
乐:安乐,指安乐的生活。
利:认为对……有利。
仁:儒家学说中人的修养的最高道德境界。 安仁、利仁:安仁是在行仁道中享受安乐;利仁,认为仁有利才去行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在行仁道中享受安乐,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而去行仁的。” 【评析】 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
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
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