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上之所好其下甚焉出处

上之所好其下甚焉出处

上之所好其下甚焉出处

此成语最早出于《孟子·滕定公上》。

“上有好也,下必有甚焉者矣。其中有个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滕定公去世,太子叫然友去请教孟子如何办理丧事。然友到了邹国找到孟子,说明了来意。孟子在介绍了《周礼》中有关办理丧事的相关规定后,讲了这么一段话:“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

这是说,在上位的人爱好什么,下面的人必定对此更加爱好。君子的道德,好比是风;老百姓的道德,好比是草。风吹到草上,草必定倒伏。这件丧事如何办,就在于太子了。

然友回国后作了汇报。太子说:“是的,丧事如何办,的确在我自己。”于是,太子五个月都住在丧庐里,没有发布政令诫示和大操大办。百官和同族的人都赞同,认为太子知礼。到了安葬那天,各地的人都来观看葬礼。太子面容悲戚,哭声哀伤,吊丧的人非常满意。

上之所好其下甚焉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

上:居上位的人;好:爱好;甚:更厉害。居上位的人有哪一种爱好,在下面的人必定爱好得更厉害。指上行下效,影响深重。

原句是:“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举例造句: 人之慕名,如水趋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资治通鉴·唐纪·高宗上元二年》

典故:

(1) 比如古代楚国的灵王喜欢细腰的女子,使得灵王的妻妾宫女每天情愿吃一顿饭,饿得连系腰带的力气也没有了,个个面黄肌瘦需要扶着墙才能站起来。

(2)齐国的国君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结果全国的百姓都跟着学,使得一件紫色的衣服价格超过了五件白色衣服的价格。

(3)卫国的灵公喜欢男扮女装,使得全国的人都男扮女装。后来,齐桓公和卫灵公听从谋臣的建议,带头改变服饰和装束,才使全国的风气改变过来。

辽宁先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