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里的大钟叫什么
永乐大钟,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铸造于明永乐年间,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大钟被移到万寿寺。清雍正十一年(1733)移置觉生寺(今称大钟寺)。铜钟通高6.75米,钟壁厚度不等,最厚处185毫米,最薄处94毫米,重约46吨。钟体内外遍铸经文,共22.7万字。铜钟合金成分为:铜80.54%、锡16.40%、铅1.12%,为泥范铸造。永乐大钟钟声悠扬悦耳,经专家测试,其声音振动频率与音乐上的标准频率相同或相似,轻击时,圆润深沉;重击时,浑厚洪亮,音波起伏,节奏明快优雅。声音最远可传90里,尾音长达2分钟以上,令人称奇叫绝。每年新年来临之际,永乐大钟就会敲响。这口大钟已敲击了五百多年,至今仍完好无损。永乐大钟的铸造成功,是世界铸造史上的奇迹,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也难以实现。
北京故宫里的大钟叫什么
北京故宫里的大钟叫,大自鸣钟。 大自鸣钟所在的交泰殿,得名于“天地交而万物通”的古老东方智慧。“天地交”催动时间,浩浩荡荡奔涌不居,意味着进取创新;“万物通”突破空间,取长补短生机勃发,意味着开放交流。
它的外壳是楼阁型木柜,高5.57米,黑漆描金。背面有一小梯,登上去可以给钟上弦。早在雍正年间,宫中就有按例维修养护这座大钟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