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出处

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出处

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出处

此成语最早出于《孟子·滕定公上》。

“上有好也,下必有甚焉者矣。其中有个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滕定公去世,太子叫然友去请教孟子如何办理丧事。然友到了邹国找到孟子,说明了来意。孟子在介绍了《周礼》中有关办理丧事的相关规定后,讲了这么一段话:“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

这是说,在上位的人爱好什么,下面的人必定对此更加爱好。君子的道德,好比是风;老百姓的道德,好比是草。风吹到草上,草必定倒伏。这件丧事如何办,就在于太子了。

然友回国后作了汇报。太子说:“是的,丧事如何办,的确在我自己。”于是,太子五个月都住在丧庐里,没有发布政令诫示和大操大办。百官和同族的人都赞同,认为太子知礼。到了安葬那天,各地的人都来观看葬礼。太子面容悲戚,哭声哀伤,吊丧的人非常满意。

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出处

这句话出自于战国时期孟轲的《孟子·尽心上》,其原句为: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