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公庙的来历
谭公庙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庙内供奉的谭公,原名谭仙(公元1260年--公元1368年)。
据民间传说,他原是元朝(1260-1368年)时广东惠东地区的牧童,自幼天生异禀,十二岁得道,成年之后在惠州九龙山修行,死后多次显灵都化身为小童,帮助渔家治病和预测天气,故被奉为渔家的保护神。
谭公庙开庙的时候,渔民送来一条逾二米长的鲸鱼骨,后来这条\"龙骨\"制成\"龙舟\",并装配上龙头、龙尾、锦旗、罗伞、稍公、挠手等,被视作\"镇庙之宝\"。
据记载,谭公\"每杖履出山,一虎随之\",今庙内墙上亦画有虎。
《惠州府志》卷四十四《人物篇-仙释》有关于他的记载。
路环十月初五街有谭倦圣庙,每年四月八日(农历)为纪念他的节日(见谭公诞)。